首页 > 教育信息 > 正文

强基计划的缺点有哪些

2024-10-15 15:52:06 | 377招生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强基计划的缺点有哪些相关的问题,今天,377招生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强基计划的缺点有哪些

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如下:

名单一:

名单二、

上海交通大学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上海,是教育部直属、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为九校联盟。

学校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7年经历西迁与分设,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

1959年,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浦东等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设有34个学院/直属系,开设75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流动站3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9个。

强基计划的缺点有哪些

强基计划是不是只要报名就能入围?

并不是。

2022年对于除复旦、上交、南大外的大部分高校来说, 强基计划入围仅仅是获得了参加校测的资格 ,强基计划最终以高考成绩及校测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后相加的综合成绩录取。

2022年39校强基计划入围规则

2022年强基计划校测入围规则,整体可划分为两大类四种方式。

1)第一种,依据高考成绩 ,按照各省招生计划的4~6倍,在确认考试的考生中确定入围名单。2022年有33所高校采取这种方式, 是目前的主流形式 。这些学校还应注意最低分数要求,如同济、北航、山大、东南大等校都有相应要求,厦大要求数学成绩达到125分。

2)第二种,上交大、复旦、南大 ,报名通过即可参加校测,考生须经过初试、复试两轮校测选拔。

3)第三种,按照加权后高考成绩入围 ,这种方式对单科成绩突出的考生更有利, 数学、物理成绩优秀考生重点关注报考 。如北航、北理、大连理工。

4)第四种,五大学科竞赛金牌、银牌,破格入围 ,且不占用第一类考生招生计划。2022年的变化点在于, 清华、北大增加破格审核 ,且审核截止日期为4.26日,与其他高校有4天时间差,一定程度上 优化考生分流 破格生报考强基建议更多以高考分数为依据,避免报空

强基计划的缺点有哪些

强基计划的缺点有哪些

377招生网(https://www.1263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强基计划的缺点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强基计划作为一种特殊的高校选拔录取形式,优势无需赘述,但是缺点也同样明显。强基计划的坏处体现在招生专业太冷门,入学后不可以转专业,不能报其他志愿,填报难度大,报名人数多,竞争压力大等。
强基计划有哪些缺点
限报一所且锁档,志愿填报难度大:

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限报一所高校,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是报考难度大幅度提升。正常情况下,强基计划于4月左右开始报名,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围标准,报名时需要对自身成绩、兴趣专业做出较为精准的评估。
而此时距离高考还有约两个月的时间,考生成绩的不确定性仍较大,限报一所高校的政策无疑加大了考生报名的难度。非常容易出现报名偏高或偏低的情况,从而丧失掉很好的升学机会。
此外,强基计划的录取在所有批次录取之前,一旦考生被强基计划录取,就不能再参与后续批次志愿的填报。

对破格入围的考生高考成绩要求高:
在高中阶段获得五大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奖项的考生可以破格入围强基计划,但在录取时高考成绩占比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与传统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对破格入围考生的高考成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赛奖项较低的考生希望单纯依靠竞赛进入名校的机会已不复存在。
招生专业多为基础学科:
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主要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相关专业,虽然新增了航空航天类、飞行器动力工程等工科热门专业,但大体上还是以基础学科为主。且报考强基计划的学生入学后原则上不能转专业,考生报考前需要慎重考虑。

强基计划值不值得报考
总体来说,强基计划是值得报考的。强基计划的专业主要是在基础学科招生,如数学、物理、生物、历史、哲学等,对于特别喜欢基础学科类专业的,并且有读研打算且对未来就业有较明确规划的考生来说,强基计划是很值得报考的。
因为强基计划是基于国家政策提出的,所涉及的领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因而会有一定的持续性和长远的规划;而且强基计划大都有保研政策,只要不掉队的话就可以保研直博,这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考研背景下还是很吃香的。
强基计划基本是本硕博的交叉培养模式,比如山东大学强基计划的培养方式为3+1+1+X,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的培养方式4+5等,即本科以基础学科为主,硕士或博士就是和本科相关的专业或交叉学科专业,从而将学生往复合型、交叉型人才培养。
目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对交叉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比如一个懂数学又会计算机的硕博士肯定比单纯会计算机的硕博士有优势的多。小编认为对于成绩优异且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同学来说,那么强基计划是很值得报考的。
377招生网

以上就是377招生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377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77招生网:www.126377.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强基计划的缺点有哪些”相关推荐
参加强基计划有哪些优缺点?
参加强基计划有哪些优缺点?

参加强基计划有哪些优缺点?强基计划,即优质高中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是针对高中阶段基础学科特别优秀、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进行特殊培养的一项计划。参加强基计划有其独特的优缺点,下面将详细分析:优点:资源集中:强基计划通常会集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优秀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深入学习:通过强基计划,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学习基础学科

2024-10-11 04:49:10
强基计划有哪些优点?
强基计划有哪些优点?

强基计划有哪些优点?1.强基计划通过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高校入学机会,有助于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这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使得更多的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2.强基计划鼓励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优秀学生,这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生源质量。这些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毅力,能够在高校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3.强基计划有助于优化

2024-10-11 11:46:09
强基计划专业特点有哪些?
强基计划专业特点有哪些?

强基计划专业特点有哪些?1、专业冷门强基计划的主要招收专业在上文已经讲过,如数学、物理学、古文字学等专业,这些专业有多冷,想必大家也都有所了解。学习这些专业,日后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2、不可以转专业教育部明确规定,强基计划学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而因为强基计划的特殊性,虽然教育部没有卡死不能转专业,但难度一定非常高。不然大家入学后都纷纷转专业,

2024-10-10 12:03:13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有什么优点?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有什么优点?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有什么优点?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有什么优点?强基计划是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的简称,主要为了选拔培养一些能够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策略的优秀学生,那么这个计划适合什么样的学生进行报考呢?考上强基计划有什么好处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简单讲解一下。一、强基计划适合对象:1.成绩优秀的考生:强基计划高校都是层次较高的名校,并且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到低入围,所以成

2024-10-12 20:07:30
强基计划的优势有哪些?
强基计划的优势有哪些?

强基计划的优势有哪些?强基计划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科技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而推出的一项战略。该计划的核心目标是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强基计划的优势包括:1.人才培养:强基计划筛选优秀高中生,为他们提供深入的基础学科教育,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科研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2.资源整合:该计划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

2024-10-10 15:57:02
强基计划的学科有哪些
强基计划的学科有哪些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入围分数线2020年强基计划36所大学入围分数线(理工类):1、北京大学:570分。2、清华大学:555分。3、复旦大学:550分。4、上海交通大学:540分。5、浙江大学:530分。6、南京大学:525分。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22分。8、同济大学:517分。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16分。10、北

2024-10-10 11:59:38
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天津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公布时间7月5日前。根据2023年天津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相关内容显示:天津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公布时间为:7月5日前。天津大学2023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天津大学强基计划”),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2022年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2022年我国总共有3

2024-10-11 00:26:07
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2022年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强基计划一、2022强基计划39所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东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 、湖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

2024-07-03 16: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