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信息 > 正文

强基计划专业特点有哪些?

2024-10-10 12:03:13 | 377招生网

今天377招生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强基计划专业特点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强基计划专业特点有哪些?

强基计划专业特点有哪些?

1、专业冷门
强基计划的主要招收专业在上文已经讲过,如数学、物理学、古文字学等专业,这些专业有多冷,想必大家也都有所了解。学习这些专业,日后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

2、不可以转专业

教育部明确规定,强基计划学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而因为强基计划的特殊性,虽然教育部没有卡死不能转专业,但难度一定非常高。不然大家入学后都纷纷转专业,那强基计划的目的就完全达不到了。所以部分想要通过强基计划进入高校,之后再转专业的同学也就只能想一想了。

3、花费高昂

强基计划的目的就是培养基础学科或者国家安全相关的科研人才,这条路需要考生花费很长的时间。本硕博一路读下去,这都多少年了。对于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这一路的花费确实太高昂了。所以强基计划不适合部分家庭经济困难,需要尽快工作改善家庭条件的同学。

强基计划专业特点有哪些?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学校的哪个专业比较好?

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为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哪个专业比较好?

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专业、社会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行政管理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比较好。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模式先进,教学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并且开设许多国家特色的专业,给学生提供非常良好的学习氛围。

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法律、法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从而能够依法执政、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在立法机关、司法机构从事法律、法学方面的工作。

社会学专业。 社会学专业的学生首先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政治方向,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其次,要掌握社会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够很好的分析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最后,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去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等地方从事专业性的工作。

工商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力,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在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从事管理、教学的工作。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 377招生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毕业之后不仅可以考公务员,也可以在高等院校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的工作,就业前景是非常不错的。

行政管理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本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行政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管理的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开发、管理的工作。

强基计划专业特点有哪些?

高考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

377招生网(https://www.1263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

强基计划是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很多人大都知道,合理安排招生专业。

截止到2022年,全国39所985高校全部加入了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主要有三大优势:

1.一流的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它是本-硕-博培育。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有机会接触到国家、国内、国外的一些课题。很多学生都有机会在国家实验室参与这些课题研究,跟着特别有名的导师和教授进行这种相关的学术交流。

其次,它是小班制、导师制、书院制培育形式。学生受到老师关注和照顾的机会相对比较多。

2.未毕业,先就业

强基计划除了一些基础学科之外,还在22年、23年增加了很多名校的A类专业、热门专业,比如今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就新增了复合材料与工程(航天材料类)、飞行器制造工程(航天机械类)、材料科学与工程(航天材料类)三个专业。在强基计划不断增加王牌专业的大趋势下,学生毕业后会愁找不到工作吗?

根本不可能。而且,强基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参与国家课题,参与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的这种科研。等到了第二个阶段——研究生时期,他参与的这些科研都会更加深入。当学生到了研究生毕业或者是博一这个阶段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国家战略紧缺行业的岗在提前为他预留了。

3.降分录取

清北的强基招生分数比普通批次招生低15分左右,同样的分数,大约可以超过450-1000名考生。这就可以帮助那些临界点的学生实现跳一跳的升学梦想。

以上就是377招生网整理的强基计划专业特点有哪些?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377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77招生网:www.126377.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强基计划专业特点有哪些?”相关推荐
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2022年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强基计划一、2022强基计划39所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东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 、湖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

2024-07-03 16:31:18
强基计划有哪些大学
强基计划有哪些大学

强基计划有哪些大学强基计划的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县大学同济大学。除此之外,还有上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

2024-10-10 10:31:32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及专业1.强基计划36所参与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北京大学招生专业:-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力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基础医学(八年制)北京大学将开展“博雅学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北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推行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更优化的培养模式,对综合素质全面或基础

2024-10-10 10:46:46
强基计划的学科有哪些
强基计划的学科有哪些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入围分数线2020年强基计划36所大学入围分数线(理工类):1、北京大学:570分。2、清华大学:555分。3、复旦大学:550分。4、上海交通大学:540分。5、浙江大学:530分。6、南京大学:525分。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22分。8、同济大学:517分。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16分。10、北

2024-10-10 11:59:38
强基计划哪些学校
强基计划哪些学校

强基计划哪些学校强基计划涵盖的39所学校具体名单如下:1.北京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3.清华大学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北京理工大学6.中国农业大学7.北京师范大学8.中央民族大学9.南开大学10.天津大学11.大连理工大学12.吉林大学13.哈尔滨工业大学14.复旦大学15.同济大学16.上海交通大学17.华东师范大学1

2024-10-10 10:43:37
上海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上海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

上海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上海强基计划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大学。拓展资料如下:‘强基计划’本质是一个培养计划,入学招生只是其生源通道之一,普通专业的优秀学生在入学后也可以参加相应遴选,加入‘强基计划’。”陈志文说“强基计划”既是招生改革的试点,更是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4-10-10 11:12:18
华中科技大学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及专业1.强基计划36所参与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北京大学招生专业:-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力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基础医学(八年制)北京大学将开展“博雅学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北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推行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更优化的培养模式,对综合素质全面或基础

2024-10-10 10:34:51
2023年强基计划哪些学校招哪些专业
2023年强基计划哪些学校招哪些专业

2023年强基计划哪些学校招哪些专业全部强基计划院校名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

2024-10-10 11: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