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77招生网小编整理了邵阳市考生怎么报名成人高考?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邵阳市考生怎么报名成人高考?
(1)考生通过“潇湘成招”APP(从
下载),进行网上报名、准确填写本人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在提交之前要认真核实,提交之后不能修改。因考生本人原因造成的基本信息错误等导致影响今后考试、录取、学籍注册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考生完成基本信息填报后,按照系统提示现场拍摄身份证正反两面并上传,通过在线活体人脸核身后,报名完成。其中,省外户籍考生需在线上传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照片,通过审核后才能完成报名;专升本考生需上传专科毕业证书,通过审核后才能完成报名;报考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需按要求上传相关证书或证明,通过审核后才能完成报名。考生报名成功后,需上传正面免冠彩色白底证件照。
(3)省外户籍考生无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的、港澳居民、台湾居民、外国侨民以及其他需现场提供审核资料的考生还需携带相关证件到报名确认点进行现场审核确认)。
(4)考生所有资料审核通过后,及时通过APP缴费,并在规定时间内自助打印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到指定考点考室参加考试。未缴费的考生报名资格无效,不能参加考试。对考生本人违规报考缴纳的考试考务费不办理退还手续。对变更报考学历层次需要补交报名考试考务费的,考生必须补交差额部分。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湖南邵阳复读生,高考报名时间及其具体地点。自行报名时需要带哪些资料和复印件?
湖南省2020年高考报名通知已经出来了,湖南省高考报名时间统一为2019年10月28日至11月8日(不含双休日,少年班的报名时间集中安排在2020年1月13至16日)。报考艺术体育类的考生须同时进行艺术体育类统考报名、缴费,艺术体育类统考的报名缴费于10月28日至11月8日在指定网站同步进行。
往届毕业生(含同等学力考生)到户籍所在地的市(州)招生考试部门指定的报名点报名(对于跨市州、跨县区的考生报名,各市州教育考试院应加强管理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报名时须交验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建议办证时间不早于2018年1月)、高中(或中职)毕业证(本省户籍应届生凭市州教育局学籍管理部门审定的毕业生名册)或同等学力证明。
考生均须通过网上报名。考生在报名点集中采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交验相关证明材料,缴纳报名考试费,领取“网报登录卡”、《湖南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登记表》(草表)(以下简称报名登记表)等材料。
报名时,所有考生均须在网上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考生根据报名顺序号和密码登录“湖南省高校招生考试信息管理平台(考生版)”,认真阅读《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的有关内容并确认同意后,方可进行网上报名。考生报名时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完整。有弄虚作假,如采用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报名考试资格的,将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 规处理办法》给予相应处理,其缴纳的报名考试费不再退回。
考生身份证上的信息(包含照片、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住址、签发机关等)由各报名点用身份证阅读机具直接通过考生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采集。其他相关信息由考生本人(或委托人)登录采集报名信息的网站,凭登录卡上的报名顺序号和密码,进入网上采集系统,按照有关要求输入。报名期间,考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站修改个人信息(身份证上的信息除外)。上网地点由考生自行选定或由报名点统一安排。
考生《报名登记表》须经考生本人签字确认。考生在报名日期截止之前应如实、准确填写本人报名信息并认真核实,报名日期截止之后不再修改。未按要求在规定地方报名、不在《报名登记表》上签名确认或考生本人原因造成的报名信息差错,从而影响今后考试、志愿填报、录取、学籍注册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网上报名信息采集的工作流程及有关要求详见《湖南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报名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
考生评语由各报名点依据考生《报名登记表》(草表),采用键盘录入方式采集。
377招生网
谈谈对高考制度与科举制度的认识
377招生网(https://www.1263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谈谈对高考制度与科举制度的认识的相关内容。
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高考制度之比较
{摘要}要用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变革和发展,联系现实
{关键词}科举制度、高考制度
中华民族
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这三千年历史长河中,
华夏民族
孕育了一代代出类拔萃的人才,出现了一个个诗歌史上得奇葩,滋润了一群群中华儿女的心田,承载着一个个朝代的精华。
在这上下三千年历史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也在不断地改变。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
581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
九品中正制
,将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隋炀帝
即位后,大业元年(605)始设进士科,宣告了与旧的以门第为主要依据的选官体制的决裂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
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分、科试的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更加详备,更加完善,并逐渐制度化。
宋代科举沿唐之制又有所变革。扩大取士名额,提高及第后的待遇,采取了锁院、别头试、弥封、誉录、三级评定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乡试、会试、
殿试
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严格和完善科举制度,形成进士科的空前繁荣。
明朝是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的鼎盛时期。
明成祖
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从而促进了科举制发展到顶峰。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二、高考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高考,一般指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到目前为止,有普通
高校招生考试
、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三种形式。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是国家考试之一。高考由国家统一组织调度,国家或省专门组织命题,统一时间考试。高考成绩直接影响所能进入的大学层次,考上重点大学的核心前提就是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什么样的大学至关重要,几乎可以说影响了人的一生。
1949年之前,中国各所大学招生考试的时间由学校决定,并不是同时举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时间安排去不同的大学进行多次高考。
从1970年开始正式开始招生,到1976年结束,1977年后又
恢复高考
。这些大学生,被统称为“工农兵学员”。 在1970年,只有不到1%的中国人受过高等教育,而大学的录取名额在中国许多地方不到适龄青年千分之一。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推荐过程由于裙带关系而腐败变质。1970年代,百分之七十通过推荐上大学的学生是干部子女或者有政治背景。同时,本科学制从四年缩短到两三年。由于新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授抱怨说一些大学生的水平还不如高中生。据不完全统计:从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开始时大学停止招生。到1977年恢复高考,全国各高等院校共招收94万名基于推荐制的工农兵学员。
从2001年起,高考取消年龄以及婚否限制,任何具有适宜文化程度公民均可报名参加高考。高考统一采取笔试方法。截至2011年,根据本省的情况,各省已经起草了多钟高考方案。
三、科举制度的优点和弊端
科举制度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在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也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科举产生出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学者、教育家、外交家,还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
封建社会
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科举制度的弊端在于: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
四书五经
、迂腐的
八股文
所朿䌸;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
清政府
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束缚
科举考试
内容。清代科举制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就算在科举被废除以后,它仍然在中国的社会中留下不少痕迹。时至今日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中国大陆的高考中看见。例如分省取录、将考卷写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称高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俱是科举残留的遗迹。
四、高考制度的优点和弊端
1、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科学公平的选拔,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就决定了高考在人们心中的神圣与公平。
2、磨练青少年的意志。高考的备考过程很大程度的磨练了青少年的意志,耐力,这对今后的人生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3、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高考的出现,让中小学教育有了动力,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也不断在提升
4、为农村学子改变自身经济地位提供条件。
5、形成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
6、促进了教育公平。
而高考的主要弊端在于:“高分低能”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分数,文凭学历并不等于能力,高考所造成的过于重视分数,可能导致高分低能。人才市场的竞争,无非就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竞争。
高考的地区歧视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大学是按照省份来分配相应的录取名额的,通常对于本地区考生保留更多的名额,这样就使得本地区的录取分数线相应下降。这种现象对于著名大学集中的北京来说尤为突出。有人批评这是对考生的歧视,网上激烈的争论未间断过,各地学生也多对此愤愤不平,但又只能接受现状。
五、从科举看高考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关系
科举与现代高考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探索科举与学校教育教学关系的历史发展规律入手,看现代高考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关系,可以为当前的高考改革提供历史借鉴,使高考改革有利于中学的育才,大学的选才育才.
选官用人乃国家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与选官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自古就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利与弊是发展现代教育的重要步骤。
总之要用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变革和发展。
经验教训:
①
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②
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
③
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
④
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
⑤
我们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观念。
联系现实:我国当前推行的考试改革体现了组织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国家职能。我国的考试改革要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原则。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注意对比,古代的考试制度和现在的考试改革有着本质的不同。还要认识“十五”期间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考核评价、流动配置、激励监督的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国古代选管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刘小菊,来自湖南邵阳,现就读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专业是护理。性格温和,爱好广泛,有广泛的交际和不错的语言能力,爱音乐和运动。
以上就是邵阳市考生怎么报名成人高考?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377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77招生网:
www.126377.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