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7 11:43:15 | 377招生网
![]()
不一样。
新高考 录取分数线 并不是按照 组合数 来的,虽然新高考施行自由组合模式,但是还有等级赋分为我们平衡分数标准。
新高考等级赋分就是作为一种相对性评价制度,等级赋分是根据某一考生在考生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来对其进行评价。
由于选考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
组合搭配
(1)物理+化学+政治
可报专业98.9%,实际上一些顶尖 大学专业 可报率达100%。由于大学之后参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如果高中阶段参考科目未选择政治的话,大约会存在1-2年的知识断档期,直接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这类学生属于学霸级别的。
(2)物理+政治+地理
可报专业99%。这个科目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不错的 文科生 ,为了不浪费物理的高分以及填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而做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这个组合以下几类考生比较适合物理成绩突出,往往属于理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较差)。
(3)历史+地理+化学
可报专业比例为88.6%,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理想,对文科成绩较优秀的考生来说是最佳选择。

不是。96个志愿是考生可填报志愿数量的最大数,不是考生必须填满96个志愿,但为了增加录取的概率,建议同学们将志愿填满。
自然是按照冲稳保的梯度进行排序,然后再进行填报,具体的比例如下: 377招生网
1、冲稳保的比例为3:3:3,冲的志愿填32个,稳的志愿填32个,保的志愿填32个;
2、冲稳保的比例为4:2:3,冲的志愿填41个,稳的志愿填21个,保的志愿填32个;
3、冲稳保的比例为2:4:3,冲的志愿填21个,稳的志愿填41个,保的志愿填32个;
1、先明确自己可以填报几个志愿
无论是合并批次还是取消批次,对于考生填报志愿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而高考志愿的设置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所以,考生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可以填报几个学校,几个专业。
2、院校选择
平行志愿的检索是按照考生报考院校的顺序依次检索的,而且考生志愿填报的院校中,都是有较强意愿就读的。所以考生在选择院校时,要尽量按照院校录取分数高低来排序,另外,还要重视地域的分布。
3、专业选择
考生在选择志愿时,要把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放在前面,把一些自己能接受的专业放在中间或较靠前的位置。另外,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看专业是否有特殊的规定,如果有受限情况的专业,就不要报考了。

377招生网(https://www.1263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新高考物理历史都不好怎么办?附选物理和历史在高考录取比例的相关内容。
面对新高考的全新政策,选择物理或历史是广大学生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在高中学习阶段,有些学生没有抓住重点和学习方法,文科和理科基础相对薄弱,自身的物理和历史成绩都比较差。那么,新高考物理历史都不好怎么办?附选物镇蚂理和历史在高考录取比例。
一、新高考物理历史都不好怎么办?
如果考生的物理和历史成绩较差,我们不妨分两种情况来剖析, 一是学生选择历史,历史的学习难度比物理小,况且史政地等组合能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比较多。二是学生改变自身的学习方法和侧重点,尽量打下坚固可靠的理科基础,依然选择物理。
1、学生选择历史学习难度更小
说实话,历史的学习难度肯定比物理小。历史看重学生的理解分析题目和内容积累能力,只要学生深刻把握并理解历史各个知识点的内在逻辑与联系,按照历史科目的时间轴和阶段特征记忆重点内容,并培养自身优异文科思维和分析题目的解题思路,在不断锻炼的反复刷题中,学生的历史成绩应该有明显提高。
很多学生会担心历史能报考的专业相当有限,但 史政地、史政生等组合可以报考的文科专业较多,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经济学类、文学类、哲学类、公共管理类等 ,史政地组合也是专业覆盖率较高,学科之伏旅拍间紧密联系的热门组合,目前来看,偏向于文科专业的学生大多会选择史政地组合。
通常来讲,历史题目套路较多,但整体变化不大,易于学生掌控并理解。
物理科目恰恰相反,物理拥有较多的定理、公式和概念,学生不仅要牢牢掌握这些重点内容,还要深刻理解各个概念、公式、定理的逻辑与内涵,物理也是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如果学生的物理和历史成绩都比较差,那么选择历史应该是压力和学习难度较小的最佳方案。
2、学生选择物理专业覆盖面更广
如果学生的文科成绩较差,但自身具备扎实可靠的理科基础,只是在学习方法和重点有所偏离,导致自身物理成绩大幅度下滑。像这种情况,学生依然可以选择物理,物理科目侧重于学生的理解和逻辑推导水平。
在老师讲解物理重点与考点内容时,学生要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后总结复习,弥补自身的薄弱之处更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要点之一。
学生要迅速掌握物理科目的基础知识和重点概念,依据题目中的已知信息,灵活运用各种概念和公式解题,推导出题目答案,这是很多物理学霸的优秀学习方法。学生不妨借鉴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物理成绩。
选择物理的学生专业覆盖面更广,像物化生就是报考专业范围相当广泛的热门组合,如计算机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临床医学、中医学等,这些专业都是物化生可以报考的主流趋向。
整体来讲,学生要依据个人情况,仔细考虑选择历史还是物理。如果是具备较强文科基础,擅长记忆背诵的学生,那选历史肯定更好。反之,如果学生的理科基础相当扎实,并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与重点,那选物理相对较好。
二、选物理和历史在高考录取比例
每个省市的具体情况不一样,以2020年河北省高考报名人数为例,河北省高考报名总人数为62.48万,实际有47.17万名考生参加文化课统考,文史类考生共有18.58万人,理工类考生共有28.56万人。文理科报考比例约为3:5,但在录取方面还是存在差距,录取比例为2:7。
总而言之,录取比例和具体人数只是一方面。学生缺羡更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报考专业等多方面考虑,尽量选择自己心仪的热门专业。
以上,就是377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高考每个组合分数线一样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77招生网:www.126377.com
新高考物化政这个组合怎么样?1、专业不受限制:选择了物理和化学,就不用担心专业选择了,因为几乎所有的理工科专业,都要求必选物理,必选物理和化学或者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选一,而文史类专业,多数都不限制选课,当然,选择这个组合,报文史类的专业的可能性很小,所有基本上所有专业都是可以选择的。2、学习难度相对较小:这个组合比理化生组合相比,少了生物,多了政治,政治无论从学习难度还是作业量上来说
2023年高考分数线每个省份都不一样吗高考录取分数线为什么每个省都不一样高三可谓是学生生涯中最为辛苦的一年,除了没有假期外,很多学子为了将时间应用的更加到位早起晚睡。眼下就高考越来越近,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高考事宜,就和大家一起看看2023年高考分数线每个省份都不一样吗。2023年高考分数线每个省份都不一样吗高考录取分数线每个省都不一样,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口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济南大学走读生的规定在济南考点参加高考并户籍为济南的考生,无论是市区还是各县户籍,均有机会报名。一旦被录取,这些走读生将享受到与全日制在校生相同的待遇。无论是在住宿、学费、课程安排还是毕业资格上,他们都将遵循相同的规则,接受统一的管理和教育。具体而言,走读生将享有与全日制学生相同的住宿条件,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学校提供的宿舍中居住,享受学校提供的生活设施和服务。学费方面,走读生也将按照统
历史组合和物理组合哪个分数高?河北高考一本线:历史组430分、物理组439分。河北高考历年一本线:2023河北本科分数线【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物理类本科分数线:439分。历史类本科分数线:430分。2、2022河北本科分数线【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物理类本科分数线:430分。历史类本科分数线:443分。3、2021河北本科分数线【物理科
大学录取分数线每个省是一样的吗?大学录取分数线每个省并不都是一样的。首先,中国的高考制度是分省进行的,每个省份的高考试卷、评分标准以及招生政策都有所不同。因此,大学在各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自然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性主要源于各省份的教育资源分配、考生数量、高校数量及分布等多重因素。其次,即便是全国统一命题的高考科目,由于各省份的教学质量、考生水平等存在差异,也会导致录取分数线的不一
高考录取分数线每年都一样吗?81年高考录取率大约是百分之72。各省市是不一样的。1981年安徽省高考文理科成绩为373分,理科399分,北京是艺术370,科学197,天津是文科358,理科354,河南是文科360,理科390,江苏是文科395,理科425等。1、相应的高考和全国统一高考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当然是不一样的。2.相应的高考是指中职毕业生的入学考试,包括技工学校、中
文科高考组合中,史政地组合怎么样?史政地这个老文综组合更好一些。这个组合相对更轻松,注重的是文科思维,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等。适合考生:1、文科成绩优异,对大学专业有明确目标;2、喜欢历史、关注社会时政;3、在国学大赛、作文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4、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5、艺术专业、传媒专业考生。浙江新高考,学生为何弃选物理,热衷于政史
哪几省高考将取消文理分科?高考将取消文理分科的省份包括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等。这一变革是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而取消文理分科则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取消文理分科后,学生将不再被限制在特定的学科领域内学习,
2025-01-05 14:33:15
2024-11-17 16:54:34
2024-11-07 17:52:03
2024-10-18 23:54:34
2024-12-22 15:28:32
2024-12-30 07: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