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03:57:14 | 377招生网
![]()

强基计划需要的材料如下:
1、报名申请表、获奖证书、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
这几项材料最能直接体现出考生的学科特长和综合素质,获奖证书和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更是高校自主招生初审重要参考指标。
2、特殊材料
377招生网
高校需要考生报名时提供的其他材料往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复旦博雅杯报名时需要提供的书评。
3、模考成绩
模考成绩能直接体现考生现阶段学习状况,但因自主招生报名时,部分中学可能还未进行一模、二模考试,所以给予4颗星。
4、自荐信、推荐信
自荐信是反映考生兴趣、爱好、学习成长、彰显考生个性的重要形式。一份精心准备含金量高的自荐信,可以成为考生在初审环节赢得竞争的筹码,但一般不具有决定性作用。专家或学校的实名推荐,能更全面的展示考生特长和创新潜质,但推荐信并不是必备材料,作用更多的是锦上添花。
5、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学考更多的是影响综合评价招生,对自主招生作用有限,但是部分院校自主招生对江苏考生有要求。如:2018年上海交大要求江苏自主招生考生的两门选测科目等级需达到1A1B。
6、其他证明材料
该类材料更多的是辅助作用,证明考生的综合素质优秀或者具有创新潜质等。

377招生网(https://www.1263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强基计划表要盖什么行业的章的相关内容。
强基计划是国家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加强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相关行业和机构的支持和参与,因此强基计划表需要盖相关行业的章。
西安交大强基计划报名志愿表要打印上传吗需要。西安交大强基计划在网上报名时需要登录系统,进行网上报名,按照操作提示完整、准确填写相关信息,需要上传有关文件,需要的材料上报名志愿表是必不可少的,是需要打印上传的。西安交通大学,简称“西安交大”,位于陕西省会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的副部级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2021强基计划入围录取分数线?西安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浙江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浙江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2022如下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在四川的最低综合成绩数学与应用数学645.63分、化学622.05分、智能无人系统技术656.38分。在重庆的最低综合成绩数学与应用数学625.28分、化学618.63分、智能无人系统技术638.75分。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在四川的最低综合成绩数学与
强基计划可以报几个学校一所学校。根据高三网查询得知,强基计划只能报1所院校,但可以选择1-5个专业。总结各强基计划招生院校的招生简章来看。各校均要求参加强基计划的考生,只能选择一所高校,但是可以同时选择多个专业,具体要以各校的招生简章为准。2023中国农业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提到:报名中国农业大学强基计划不得兼报其他高校。2023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提到:报考中国人民大学
安徽省2024年高考文理科人数安徽省2024年高考文理科人数介绍如下:2024年,预计安徽省的高考报名人数将达到67万人,除去中职生19万人之外,实际的高中高考生约为48万人。其中,大约36万考生选择了物理方向,而选择历史方向的考生约为12万人。相比过去,理科考生的数量明显超过了文科考生。例如,2023年的高考中,理科考生有32万,而文科考生仅有18万,理科约是文科的1.8
甘肃高考报名表上负责人签字是监护人签字还是学校签字监护人签字。因高考学生的监护人是其父母,所以高考报名表上负责人签字是由监护人签字,其父母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高考报名需要预报名表一式两份,应届生由就读学校填写思想品德考核意见,并加盖学校公章,负责人签字。甘肃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甘肃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如下:一、填报时间2023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分两次进行,具
请问报名强基计划后,如果没有通过,还可不可以凭高考成绩上其他大学?强基计划是教育部自2020年起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旨在选拔优秀或拔尖的学生,聚焦关键领域和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全国39所高校进行试点,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报考强基计划的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预报名,并且每位学生只能选择一个专业志愿,同时不能报考其他高校的强基计划。如果被强基计划录取了,后面的志愿
强基计划的好处与坏处1.强基计划增强了招生透明度,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进入顶尖大学。2.与传统录取方式相比,强基计划对报名条件要求较低,增加了普通学生的参与机会。3.该计划专注于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这可能不完全符合所有学生的兴趣。4.强基计划要求学生只能选择一所大学进行报考,这增加了志愿填报的风险和难度。5.强基计划对破格入围的学生的要求很高,竞争非常激烈。6.虽然
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
2025-01-05 14:33:15
2024-11-17 16:54:34
2024-11-07 17:52:03
2024-10-18 23:54:34
2024-12-22 15:28:32
2024-12-30 07: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