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7 03:09:44 | 377招生网
![]()
高考最难的省份从高到低依次为江苏、浙汀、河北、山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广东、四川、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福建、重庆、贵州、甘肃、云南、北京、上海、天津、青海、新疆、西藏、海南、宁夏、广西
地狱模式:江苏、浙江、河北、山东
难度系数:★★★★★
理由分析:江苏总分480分,只考语数外,但是名校录取不仅看分数线,还看选测科目等级,如果你考了一个 B,那么很抱歉,你与一流高校基本无缘了。
浙江因为实施新高考3+3模式,尝试了全新的选科、选考,最终结果一言难尽,看看最后一分段分数线、高分段人数及清北录取人数,就能了解一二。
河北、山东两个难兄难弟,本省高分段人数多,高考人数多,竞争压力非常大,尤其是河北,说多了都是泪。
噩梦模式:湖南、湖北、河南
难度系数:★★★★
理由分析:两湖的考生都属于低调而强大的类型,河南每年高考人数都位居全国前列,本省除了一个郑州大学,又没有其他重点大学支撑,导致本省高考竞争非常激烈。
困难模式:安徽、江西、山西、广东、四川
难度系数:★★★
理由分析:这些省份的高考录取率一般位居中游,各地高中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有共同之处。有些省份的考生努力考到省外尤其是北上广的大学,成了顶尖大学最大的生源基地。
而广东在全国教育资源分布中,属于相对丰富的省份,但由于每年考生基数大、流动人口多,所以广东的高考难度系数属于第三级别,
一般模式: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福建、重庆、贵州、甘肃、云南
难度系数:★★
理由分析:主要是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省份,陕西是高考大省,但好在省内较好的本科院校比较多;辽宁也是优质大学数量较多的省份;其他省份的考生人数较少,考生的选择和回旋余地都比较大。
较易模式:北京、上海、天津、青海、新疆、西藏、海南、宁夏、广西
难度系数:★
理由分析:北上天这类自主命题和高考改革的省份,试题常常引领趋势,录取模式也是独树一帜:由于当地教育资
源丰富,往往当地考生不需要太高的分数便可被优质大学录取。而西部省区的考生人数不多、试题一般相对简单、录取政策也多有优惠。
高考最容易的五个省
NO.5 海南
考生人数6.04万,重本招生人数0.99万,重本率16.52%。
全省第一高校:海南大学,仅有一所211。
NO.4 陕西
考生人数32.8万,重本招生人数5.64万,重本率17.21%。
全省第一高校:西安交通大学,全省共计7所211院校。
NO.3 上海
考生人数5.1万,重本招生人数0.98万,重本率19.22%。
全省第一高校:复日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全是共9所211院校。
NO.2 天津
考生人数6万,重本招生人数1.44万,重本率24%。
全市第一高校:南开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全市共4所211院校(含河北工大)。
NO.1 北京
考生人数6.12万,重本招生人数1.64万,重本率26.81%。
全市第一高校: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全市共有26所211院校。
一般情况下,本地重点大学数量多,当地考生会有属地招生优势,当地重本升学率高也是理所当然的。


377招生网(https://www.1263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各省份高考人数的相关内容。
2023各省高考人数:河南131万人,山东80万人,河北83万人,四川77万人,广东70.2万人,湖南65.5万人,广西61万人,安徽60.1万人,江西57万人,贵州47.8万人,湖北46万人,江苏40.6万人,云南38.3万人,浙江36万人,山西33.7万人,陕西32.3万人,。
重庆31.4万人,辽宁19.1万人,新疆22万人,甘肃24.7万人,福建21.8万人,内蒙古18.5万 人23.黑龙江18.2万人24.吉林12.5万人,宁夏7.8万人,天津6.8万人,北京5.4万人,上海5.1万人,青海5.6万人,海南6.3万人,西藏3.2万人
2023年高考各省人数显示,河南省以131万人位居全国第一,高考生源大省山东以80万人紧随其后位列第二,河北、四川、广东分别以83万人、77万人、70.2万人分列第三至五。高教资源大省,湖北46万人、江苏40.6万人、陕西32.3万人、北京5.4万人、上海5.1万人,均位列前十名之后。
各省高考实际参加考试人数要低于高考报名人数,这是因为高考报名人数中有一部分通过参加高职院校单招考试已经被提前录取,还有一部分考生由于参加某个学科竞赛已经被提前保送录取。
各省高考优质大学录取难易程度
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的高考考生是最值得“同情”的考生,尤其是河南、河北。河南、河北均无985高水平大学,甚至高水平的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都没有。河南仅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名单,河北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位于天津。
从高考录取率来看,虽然河南、河北高考录取率并不低,但高水平优质大学的录取比例特别少。以清华北大录取人数为例,清华北大在河南全省录取的人数还不及北京海淀一个区。如果按高考人数来换算,河南每5000名高考考生中才会有一名学生有机会被清华北大录取,而在北京,每500名考生中就有一名学生可能被清华北大录取。
山东、河北的考生虽然比河南要稍微好一点,但情况也不乐观。四川、广东、湖南、广西、安徽等高考生源大省考生考取高水平大学的难度也不小。这就是典型的起跑线不一样。例如,北京、上海、天津、福建的考生,相信没有谁不羡慕的。这些地方的考生人数特别少,但高水平大学却特别多,尤其是北京、上海、天津。
北京集中了全国水平最高的高等教育资源,上海虽然高等教育不如背景,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高等教育资源正在呈现出后发赶超的势头。天津稍逊风骚,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高校实力还是很强劲。 377招生网
这种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各省高考考生面临不同的竞争压力。由于高考录取是分省进行,因此高考的竞争也只局限于本省内的竞争。想要降低竞争压力,最佳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扩大本省优质高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同时积极争取外省高水平大学向本省多投放招生计划。
以上就是377招生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377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77招生网:www.126377.com
高考分数线排名全国高考排名如下:第一梯队:河南和广东两个省份;2、第二梯队:山西、广西、安徽、云南、四川、山东;3、第三梯队:甘肃、贵州、江苏、河北、江西、湖南、浙江、重庆;4、第四梯队:新疆、内蒙古、黑龙江、陕西、湖北、海南、福建。以下是各省高考分数线排名表,供考生们参考:北京580、江苏550、广东530、山东520、河南510、湖南500、四川490、陕西480
湖北考生高考占优势吗湖北省在高考上具有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策性高考使得只转移学生本人户籍至湖北省,便可在湖北省参加高考。这一政策性优势吸引了众多学生。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市拥有全球最多的在校大学生,其浓厚的学习氛围无疑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求学环境。湖北省交通网络发达,是航空、高铁、公路、水路的交通枢纽,被称为“九省通衢”,方便学子们出行。作为教育
往届生参加公考的优劣势有哪些?近几年来,公务员的政策越来越倾向于应届生,有许多公务员的岗位只限应届生报考,很多往届生在看过往年职位表以后未免有些担忧。其实往届生也有自己的优势。往届生在报考中这些方面更有优势:1、熟悉报考流程及考试形式。多次参加国家公务员和省公务员考试,在报考和考试上更加有经验。大家可以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出一些总结,在职位的选择中能够避免一些更
我国各省高考录取率排名我国各省高考录取率排名介绍如下:北京考生的录取率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考生的,北京考生的本科录取率高达83.8%,天津考生是81.6%,上海考生是70%,在2023高考中这是独立自主命题的3个地方。辽宁考生是66%,本科录取率会这般高,还是很没有想到的,福建考生是62%进入了top5。吉林考生是60%,吉林考生也并不是属于考生大省,本科录取率还
宁夏和西安高考哪个有优势西安。1、教育资源:西安作为陕西省会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有许多知名高校和学术机构。宁夏则较小,教育资源相对较少。2、高校录取机会:本地录取本地的概率较大,西安的高校多且都比较有名,在西安高考上好学校的几率大,而宁夏高校较少。银川一中今年高考录取多少分一、银川一中录取最低分为700.6分。二、银川二中录取最低分为686.7分。三、银川六中录取最
海南高考优势海南高考优势有以下几点:1.试卷难度和高考大省相比难度较低海南在过去比较落后,不如内地重视教育,孩子的平均成绩不高,所以考卷难度一时半会内不会有大的提高。2.录取分数线低众所周知,高考移民海南也是很多人来到海南的原因。因为同样的分数在黑龙江只能进一本,在海南进985、211一般没问题。3.参加高考的人数少例如2020年海南全省共57336人高考,艺术类和体
高考最难的省份排名前十高考最难的省份排名前十第一名:河南省常常提起的高考大省,大的原因是因为考生实在太多了。据统计2022年河南高考人数达到125万余人,即使已经是老龄化进程的社会,这个高考人数和去年都持平,人数一致的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可想高考人数如此之多,竞争有多大,录取更是难上加难。第二名:江苏省它的难是真的题目难,2022年江苏省高考人数40万余
高考时考艺术特长生钢琴和古筝,哪个有优势?钢琴在学校艺术团大多数充当独奏乐器的时候比较多.所以演出机会少,需要的人很少,而学钢琴的人又比较多.就造成了竞争是相当的激烈.而且因为需求比较少,所以很多学校招到足够的人数后,都不再招收.古筝属于民乐团配置,一个团经常有4-6个古筝,所以每年都有招收,且签约人数比较多.但你现在学的话,恐怕时间有点紧.最好跟你报考学校的招考老师取得联
2025-01-05 14:33:15
2024-11-17 16:54:34
2024-11-07 17:52:03
2024-10-18 23:54:34
2024-12-22 15:28:32
2024-12-30 07: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