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2 03:21:55 | 377招生网
清北自招录取数近总录取数1/3 377招生网
据统计,本次清北自主招生及领军计划、博雅计划共确认录取 2001 人,其中北大自主招生录取 483 人,占24%;博雅计划录取 518 人,占26%;清华自主招生录取 467 人,占23%;领军计划录取 533 人,占27%。
总的来说,清北自主招生共录取 950 人,综合评价共录取 1051 人。
清北2017年在全国共录取 6558 人,目前没有任何扩招的公告,预计今年招生与去年持平,而目前已经有 2000 多人确认通过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占到了近 1/3。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2000多人还不包含保送生、高校专项计划录取考生、双高艺体录取考生、对浙“三位一体”录取考生及清北对上海市的领军/博雅计划录取学生,如果加上这几项,那么比例应该会更高,这也就是说,靠*分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数量将更少。
新高考改革不光使培养单位高中的培养方式发生了变化,也是高校的录取方式有了改变,也就是学生逐渐由原来的考大学,演变为申请大学。自主选拔就是依靠学生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来申请大学,而非传统的“一考定终身”。
北京领跑清北自主选拔录取榜
从清北自招各省录取数据上来看,北京录取人数最多,为196人,将近总录取数的1/10,实力雄厚;
排在第二的为湖南省,录取数为172人;
录取人数超过100人的共有6个省市;录取人数在50-100之间的共12各省市,录取数不足50人的共11个省市。
从单项来看,北大自主招生录取人数最多的是湖南省,共68人,占北大自主招生录取总人数的15%;
北大博雅计划录取人数最多的是北京市,共录取70人;第二的是上海市,共50人,值得注意的是,北大博雅计划虽在浙江省录取仅16人,但是还有对浙“三位一体”的85人,实际上,浙江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共有101人进入北大;
清华自主招生录取人数最多的也是湖南省,共68人,也就是说,湖南省在清北自主招生中,录取人数最多,共计130人;
清华的领军计划录取人数最多的亦是北京是,共51人;其次是江苏省,49人;清华公布的录取名单中并没有浙江考生名单,应当是还没有确认,但是与北大情况一致,清华也有对浙“三位一体”招生,本年清华共确认录取105人,所以再加上领军计划录取人数,那么浙江录取应当是最多的;
通过以上梳理,发现:
我们都知道北京及湖南都是传统的竞赛大省,竞赛成绩一直很好,而清北自招最认可的就是学生的竞赛奖项,所以北京、湖南拿下前两名并不意外。其实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竞赛成绩直接关乎自招的成功率,竞赛成绩好的省份普遍自招录取的学生较多;
高校十分支持和拥护新高考的改革,并以实际行动推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浙江及上海的录取数据上就可以说明,清北在自主招生及领军/博雅之外,又有专门对浙的三位一体,对上海市的领军计划/博雅计划,卒于见得对新高考改革试点身份的支持;
以上的数据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引导,另一方面,这很明显的体现出高校人才选拔方式的拓展,从考大学到申请大学,从“一考定终身”到“综合评价”,高校不再以单纯的分数论学生,学生也综合自身情况选择学校,这是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
各学校之间差距悬殊
据内参君统计,2018年共有 489 所中学有学生通过自主招生、综合评价进入清华、北大。
河北衡水第一中学再次以 46 人录取的好成绩雄踞榜首,虽然近年来关于衡水一中的争论一直不断,各种被冠以“应试教育”“考试机器”等名字,但是从成绩上来说,衡水一中的确每年进入的学生比例很高,这也就是衡水一中一直被骂,却一直有家长争先恐后送过去的原因吧!
但实际上,就内参君了解,高校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尤其是全国学府的清北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很大程度上都在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衡水一中能有这么多的录取人数,说明批评的声音未必全为事实。
排在前十的学校按省份来说,湖南省3所,北京市2所,河北、湖北、陕西、辽宁、四川各1所;
前十的学校湖南省独占3所,可见实力的雄厚,湖南省的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师大附属中学均为老牌竞赛校,所以在清北自主选拔中获得如此多的录取名额,实属必然;
北京有两所中学进入10,为竞赛强校*附中及学生综合素质极优的北京十一学校;
另外,湖北华师第一附中、陕西西工大附中、辽宁的大连二十四中、四川的成都七中都28人(含28)以上人数被录取;
值得注意的是,各省各学校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毕竟有些中学根本没有学生被清北的自主招生或综合评价录取,造成差距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资源的不均衡,这个资源包含教育资源及信息资源方方面面。
其实高考最主要的作用有二:一是选材、二是公平。内参君希望中国教育在改革中更好的兼顾这两项,让各地学生共享高考改革成果
下面是北京2020年高考700分以上的各区人数:
海淀区在北京各区中考的最好。海淀区无论是教育还是经济,在北京都算发展的较好的区域。海淀区高校云集,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等高校都在海淀区,所以海淀区所产生的尖子生也居多。
而西城也一直被视为北京教育最强的区之一,在近几年却被远远落后于海淀区。虽然 西城区 高分数段人数少,但是整体的升学率还是居高不下的。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在高分段的人数占据最多。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多次荣登
美国马里兰大学
研究所公布的中国高中排行榜排名首位。下面是北京部分学校2019年高考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录取人数:
可知人大附中上清华和北大的人数最多,足以说明人大附中有多优秀。一所学校好的原因离不开学校的风气好,还有老师认真负责,真心教育,使同学们不断进步。人大附中无论是办学实力还是硬件设施都很不错。这些也是人大附中成为中国顶尖中学的原因。
377招生网(https://www.1263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急问十一学校的高考成绩的相关内容。
十一学校六年高考成绩大汇总北京交大录取线2022关于北交大(北京交通大学)2022高考录取分数线如下:1、2022年北交大(北京交通大学)在安徽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87分,对应录取位次为16364;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87分,对应录取位次为1543;2、2022年北交大(北京交通大学)在北京综合类的最低录取分数为606分,对应录取位次为7851;3、2022年北交大(北京交通大学)在福建物理类
北京高考各区比较下面是北京2020年高考700分以上的各区人数:海淀区在北京各区中考的最好。海淀区无论是教育还是经济,在北京都算发展的较好的区域。海淀区高校云集,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都在海淀区,所以海淀区所产生的尖子生也居多。而西城也一直被视为北京教育最强的区之一,在近几年却被远远落后于海淀区。虽然西城区高分
北京大学2019年自主招生工作拉开序幕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工作拉开序幕2013年自主招生工作刚刚结束不久,与高考密切相关、面向在读高二学生的自主招生夏令营活动已陆续展开。从多家高校或机构公布的自主招生夏令营方案可看出,自主招生将愈来愈着重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人才。在北京大学招生网站公布的自主招生夏令营方案中明确指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组织全国中学生信息科学夏令营,将从16
考研自主招生学校哪些考研自主招生院校名单考研自主招生的学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
清华大学18种录取方式清华大学18种录取方式如下:高考统招——难度系数中国人都知道,也是人数最多的一类项目,每年无比火爆的状元之争就是扎根于此。从高考统招进入清华大学,难度绝对是史诗级的,今年甚至爆出四川700分以上都上不了清华,震惊了所有的考生。提前批非通用语种提前批录取的非通用语种考生,按投档分提档,按实考分录取专业,专业志愿间不设级差,不调剂,录满为止,实考分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考升学率该校升学率97.72%。根据查询高职招生网显示,截止于2023年8月2日,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考升学率是97.72%。总成绩600分以上的有133人,海淀区排名第7位,其中文科38人,海淀区排名第2位、仅次于附中,理科95人,海淀区排名第8位;录取清华、北大14人,复旦4人,一本录取率为78.3%,本科录取率为95%,升学率为97.72%。北京高考
北大自主招生条件北大自主招生有什么条件1、有发明创造或参加科技类竞赛全国决赛、国际比赛获得优异成绩者;2、在我校自主招生专业范围内有相关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并在国内外相关专业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3、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者。北大等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引言:我们都知道北京大学是中
北京自主招生的学校有哪些北京自主招生的学校如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一、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二、中国人
2023-12-31 18:23:41
2023-12-07 17:08:08
2023-12-13 08:19:05
2023-12-21 03:58:21
2023-10-31 22:24:54
2023-12-17 01: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