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9 02:59:14 | 377招生网
我在这里解释一下!有心的人,能看懂则看;不愿看,只为了喷的我也不想跟你废话!
北京25所211,除了北京工业大学以外,其他24所都是"部署“大学。懂什么叫部署大学吗?招北京人不到3%,97%以上全国分。比如人民大学才招不到100人,中国农业大学也是100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挂着北京名字也只招100人,就航空航天多了一点,200多人。像什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学院,连100都不到!北京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就更不用说了吧?一个都没有!除了北京工业大学以外,剩下24所211一共在北京招2600人,这里面还要扣除民大附中632个外省少数民族考生,这全是各省的少数民族尖子考生,全省前几十名的。实际真实录取人数 【2000人】 。任何一个省份里面顶尖的几所大学,随便一所就可以招本地人三四千, 北京24所加起来都比不上你一所招的人数多,还要怎么样?! 说白了,北京只是提供一大片地方,让全国的优秀学生来北京上学,就因为这些学校在北京,所以就要骂北京占便宜?!
北京的二本率,2016年是53%,各省里面的一二线城市,比如山东你可以看看济南、青岛;河南可以看看郑州、洛阳;辽宁可以看看沈阳、大连;江苏可以看看南京、苏州;广东可以看看广州、东莞、佛山,陕西的可以看看西安……二本率低于60%的有几个?大部分都在60%+,像天津上海二本率接近70%,北京在一二线城市中已经垫底了!这叫北京占便宜?!每个省里都有大量农村,小城镇的学生,考不上高分。如果按全省平均录取率,那当然低了很多!这就好像北京平均工资和广州,深圳差不多,但是比广东的农村高多了,你拿北京平均工资和广东省平均工资比,来骂北京凭什么占那么大便宜!喷子在我看来都是这样的人!为什么最近两年教委要提高北京录取名额?你以为教委的老师都是收了北京人好处费?真实原因是教委的老师都觉得北京录取率太低了,人家有数学统计模型做参考,有身份的人说话做事要点脸,不像喷子们不要脸!
北京高考人数10多年连续下降!从14万跌到6万!广州上海都是4万出头,说白了到现在仍然有2万外地人在北京考试,当年就更多了,有7-10万以上的外地人来北京上学考试。你以为你家穷,来不了北京,全国的有钱人都来不了??好多外地家长,尤其是有钱托关系来北京重点高中上学的,买学区房一千五百万高考的,几百万的都上不了新闻。现在有些人因为北京高考难度越来越大,都不来了,回去了!那些有钱人的家长可不是像喷子们一样的傻子,人家是问了老师,问了孩子,调查了数据的,人家可不是像喷子一样张嘴就喷!
再说了,考211和挣钱有关系吗?这世界上最有钱的那批人,有哪个是靠上学,上班挣钱的?985和211大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科学家,研究员,设计师,工程师,经济学家,法学家,医学家等等……这些人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目的是每年尽可能让最聪明的孩子考入985和211,争取在这里面培养出一些顶尖人才,其他人只不过是顺带教育,让你们找工作罢了。。。结果呢?因为国家的大学教育太廉价了,产生大量喷子,不愿意看书,不好好学习,五六百都考不上,却整天喷高考政策,没有能力非想去985,211……这种人认为名牌大学=上班=赚钱,真让你去了,那些教材你都看不懂!就拿我们生物技术专业学的教材,你网上买几本二手的又不贵!像什么邢其毅的有机化学,王镜岩的生物化学,傅献彩的物理化学,翟中和、王金发的细胞生物学,朱玉贤的分子生物学,刘祖洞的遗传学,哪本买不到?不愿意学习,又整天喷为什么不让你上211,殊不知那些大老板都是小学文化!初中物理第二章就是《声现象》,里面有音色,响度,波形图。当年的老师给我们讲过,为什么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果你从初中就有理想,看了物理第二章之后退学不上了,自学跟声音、电路有关的知识,最后开个公司,做音箱,耳机,说不定以后可以跟惠威,漫步者,创新比一比。你会去做吗?你不会!因为你学那些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开公司你想都不敢想! 377招生网
为什么你整天喷北京?因为你到今天都没活明白,你的素质决定了你活不明白!
河南。
从往年高考数据来看
1、报名人数
河南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个综合对比结果。首先是报名人数。河南高考报名人数霸榜多年,并且河南高考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2,高分人数与985录取率
河南的985录取率,从10年起几乎年年全国垫底,河南境内没有985,所以提高985录取率,只能干掉绝大多数选手从百万人坑里走出来。2020年985录取率百分之1.14全国垫底。
700分无缘清华,624分才能上郑州大学(中外合办项目)。在全国一卷中,只有河北可与之匹敌。文科985录取率更是低于百分之0.23,绝对的恶性竞争。
3、211概率和一本率极低
河南的211录取率稳定在百分之4左右,2020年与2019年排名有所上升,分别跳到了倒数第三和第四,河南的一本率有所回升,来源于省内多所高校二本升一本对内招生,没错,对外依然是二本。河南的一本率是阶越的,注水严重,实际情况,河南真实一本率依然接近垫底。
377招生网(https://www.1263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河南高考本科录取率的相关内容。
河南高考数据统计,本科录取率为38%
河南省2021年高考的总人数为125万,剔除 单招 以及提前保送、专升本等方式的招生。河南省实际参加夏季高考的报名人数为79.09万。根据河南省划定的本科线,文理科本科上线人数为394102人。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科线以上的学生,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被本科院校录取。根据河南省公布的数据,本科毕是有9.2万考生落榜,本科批次录取的人数为301236人,这就意味着本科录取率为38%。
通过合并据据,河南省总共录取的人数为54.5万,整体的录取率为68.91%,超过24万考生没学上。这就是今年河南省夏季高考的基本情况。这样的数据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无论是河南省的本科录取率。还是整体的录取率,基本都是处于全国垫底。比如广东的本科录取率达到50%,山东本科录取率为43.06%。通过横向的对比,我们都会发现三个高考大省的录取数据,也会有较大的差异,这也能够说明河南省内的夏季高考竞争相当激烈。
以上,就是377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哪个省高考最难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77招生网:www.126377.com高考哪个省最难考高考最难的省份从高到低依次为江苏、浙汀、河北、山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广东、四川、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福建、重庆、贵州、甘肃、云南、北京、上海、天津、青海、新疆、西藏、海南、宁夏、广西地狱模式:江苏、浙江、河北、山东难度系数:★★★★★理由分析:江苏总分480分,只考语数外,但是名校录取不仅看分数线,还看选测科目等级,如果
自招和高考哪个更难?“自招”是指高校自主招生,也就是高校通过自行组织录取考试、面试等方式,直接对考生进行录取,而不是按照高考成绩进行统一录取的方式。相对于高考,自主招生的报考标准、报名资格、考试难度、考察内容都有所不同,因此很难直接比较哪一种方式更难。🎓灵活多样自招相对于高考来讲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更充分地考察优秀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报考门槛高
湖南省高考数学难吗2023年湖南省高考数学较难。1、考察方式今年试题之难,体现为重视数学学科高考的综合性、创新性的考查,重视数学学科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考查,突出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试题的难度设计上不仅有层次性,而且体现在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方法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试题有较强的区分度,全面体现数学学科高考的选拔性功能。2、命题思路考题中没有出怪题、
大学毕业后考研和考公务员,哪个更难,哪个更适合亲😊,您好其实很多人都会纠结,尤其是大三升大四这个阶段,对于要考研的小伙伴来说,就需要你们早早下决心了~虽然我知道,这个选择也挺难的,但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至少是这个阶段不能兼得,所以到底是考公还是考研,你们可要想清楚了~这里给大家详细介绍下考研与考公的区别,希望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参考!一、首先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做决定时要想
浙江数学边哭边写,这届考生的数学题有多难?浙江数学边哭边写!毫不夸张!起因是这次浙江高考的数学实在是太难,考生们欲哭无泪,但又只能硬着头皮去写根据汇总的情况来看,这次高考数学很有难度,具体就是甲卷基础,乙卷难,新高考1卷难大部分人认为选择和填空不是很难,但是到了大题难度就直接飙升。浙江数学边哭边写,这届考生的数学题有多难?“其实这几年的浙江卷从考察数学思维的方面来看不难,但难在
2023年安徽省高考数学难吗2023年安徽省高考数学不难。难度分析:2023年安徽高考数学试卷总体来说不难。从近十年的安徽高考数学试题难度来看,总体上难度呈现逐渐下降趋势。2023安徽高考数学试题难度应该是与2022年保持稳定,基本上难度系数去年相当。安徽高考数学试题题目比较灵活,在需要一些分析和转化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底层的思考,没有对知识本质的深刻理解,没有很好的逻
湖南省今年高考数学难吗2023湖南高考数学试题总体来说不难。湖南有考生表示:感觉湖南今年数学难度不大,前面选择都不是很难,基本都是平日练习的常规题型。湖南高考数学试卷总体来说不难,今年试题易中难的比例有所调整。2023年湖南高考数学试题难度如何:2023年湖南省高考数学试题总体来说不难。数学试题难不难想必一定是考生讨论的热门话题,有的人觉得难,有的人觉得不难。
古代的科举状元和现在的高考状元哪个更难考因为隋文帝设置了科举,然后就有了状元、榜眼、探花,当然在古代县、省的第一名都有不同的叫法,拿科举制度比较完善的明清来说,明清科举三级四试,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试第一名叫案首,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如果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叫三元及第,这样的人很少的。从唐开始到清朝废除科举,能获得如此殊荣的就15人。
2023-12-31 18:23:41
2023-12-07 11:50:32
2023-12-18 06:36:45
2023-12-19 20:00:24
2023-12-13 08:19:05
2023-12-21 06: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