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7 10:47:28 | 377招生网
![]()
作为国家首批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基地,本基地班以“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为理念,旨在培养受过系统、扎实的专业训练和素质教育,有学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高质量、少而精并具国际眼光的历史学专门人才,以及一批受过历史学专业良好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适应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多方面需要。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科学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中外历史基础,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操作应用能力,品德优良,身体健康,具备“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文献、基本技能)、“四性”(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思辨性、交融性)及初步的独立研究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历史典籍导读、古代汉语、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文献学、史学论文写作、中国历史地理、中国经济史、中国社会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文化史、世界主要宗教以及各类专题课和专业选修课等。
特色课程有:出土文献与民间文献通论、中国史专题seminar等。
本专业享受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班待遇,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或在文化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宣传教育和文秘等相关工作,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比例为50%)。 本试验班于2000年在国内首创,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重要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旨在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既能从事世界史专业教学与研究,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多层面需要的高级人才。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精通外国语,其中英语通过国家六级证书考试,法语达到借助字典阅读专业书籍的水平,掌握从事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善于思辩和写作,初步具备独立从事世界历史和外国问题研究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世界通史、中国通史、西方史学史、西方历史典籍导读、世界经济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美国史、英国史、德国史、法国史、日本史等。
本专业享受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外事、文秘等工作。 本专业高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古学人才,以满足社会不同领域对高素质的考古专业人才需求,完成国家历史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的培养任务。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科技手段在考古学领域运用的常识,能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工作及相关研究。具备较扎实的历史学专业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至少一门外国语言,以及历史文献及史学方法、成果解决考古与文物研究方面的问题。
主要专业课程有:中国考古学、田野考古基础、田野考古实习、考古学文化研究方法、考古学史、博物馆学概论、文化人类学、中国通史、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古代汉语、古文字学及各类专题课和专业选修课等。
本专业享受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班待遇,毕业生可在大专院校、各级考古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文物管理部门、海关、新闻出版机构从事与文物考古、文物鉴定和管理相关的工作。


377招生网(https://www.1263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武汉大学转专业政策2022年的相关内容。
武汉大学转专业政策2022如下: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对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管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和《武汉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修订)》(武大本字〔2017〕50号)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生申请转专业需符合《武汉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武大本字〔2018〕21号)、《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2022年修订)》、《武汉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修订)》(武大本字〔2017〕50号)及 学校其他有关转专业的规定。
第三条 学生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考虑转专业:
1.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
2.正在休学或保留学籍或应予退学的学生;
3.国防生、艺术类专业学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表演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设计学类)、强基计划学生、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学生;建筑学(中外合作办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护理学专业新生中高考成绩低于同省同科类其他专业普通类计划录取最低分或征集志愿录取的学生;
4.2022级高水平运动员(因学生身体原因不能适应专业学习的按《武汉大学
高水平运动员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武大本字〔2022〕20号)执行);
5.外语类保送生不得转至非外语类专业;
6.国家或学校在招生时明确规定不可转专业的学生;
7.其他不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学生。
第四条 凡申请转入我院各专业的学生,应符合如下条件:
1.热爱拟转入专业;
2.在校期间无违法违纪行为;
3.面试合格。
第五条 接收转入学生人数比例为30%。
第六条 接收专业一律为社会学(知行试验班),一年级学生直接转入为同年级,二年级学生需下编至一年级方可接收。
第七条 转专业时间原则上为每学年春季学期开学前3周(以学校本科生院公布的时间为准)。
第八条 转专业程序:
1.学院负责统一组织转专业工作,公布转专业的工作实施细则,发布转专业工作的具体通知(含接收转专业学生人数),成立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和考核小组。
2.每学年春季学期开学后在学校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受理转专业申请,学生本人在本科教务系统中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3.在学校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学院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对要求转入我院的学生素质进行综合考评。
4.凡符合申请转入条件的学生均应参加转专业面试(包括综合素质面试和 心理测试)。面试工作由考核小组统一组织实施。
第九条 转专业学生学费的收取按转入专业、年级学费标准缴费。
第十条 转入我院的学生原专业的必修课要求不低于转入专业相同课程的,可以认定已获得的成绩和学分,否则应予以重修;原专业所修的其他课程可视具体情况记为选修课学分。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解释。
377招生网以上就是377招生网为大家带来的武汉大学大二上学期能修双学位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377招生网:www.126377.com
天津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如果读大学时修双学位的话,第二学位有可能会延期毕业吗?楼上的扯淡吧。天外是大二才允许修双学位的,要通过各种申请考核,一般是不挂科就行。第二学位是周六日或平时晚上上课的,上课时间不会有冲突,只要你用心完成学校布置的考试,论文等,不会延迟毕业。像我同学今年修双学位的,毕业时拿两个学位证。天津外国语大学大二学生,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翻译方向)双学位,关于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能申请辅修双学位吗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能申请辅修学位,但不能申请双学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对于全日制本科生提供了修读辅修专业或辅修学士学位的机会。以下是关于该校辅修学位的详细解答:辅修专业设置:学生可以在校学习期间,选择修读辅修专业。这一设置旨在为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拓宽知识面的途径。辅修学制与学分要求:辅修专业的学制为2.5年,
武汉大学的哪些双学位较好啊武汉大学的以下双学位较为优秀:工商管理学双学位专业优势:工商管理专业旨在培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课程特色:主要课程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
有哪些大学艺术生可以修双学位修双学位,这种跨学科学习的机会,允许艺术生在专注于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能深入探索另一个专业领域。具体哪些大学支持艺术生修双学位,需查看各校政策和要求。国内有多个著名大学提供此机会,如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与东北师范大学等。然而,不同大学的双学位政策可能各有差异,申请流程与具体要求,建议直接向
清华美院真的可以在清华大学修双学位吗?可以。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学校教务处会发通知,到时按照要求申请即可。双学位录取主要还是看第一学期成绩,因此前期准备就是好好学习第一学期的课程。第二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机制,选修第二学位的学生一般修满40学分左右的第二学位专业课程即可取得学位。在毕业找工作或者出国的时候,还是要以第一学位为准。扩展资料:目前,清华共开设17个本科生
国考第二专业(双学位)能报考吗?可以。以第二学士学位或双学位报考公务员时,需要拥有国家承认的学位证书,尽量避免去没有学位证的学校报考第二学位,第二学位的毕业证及学位证,学历和学位都必须在学信网及教育部学位网能查到。双学位一般都是由学校自行制定批准的,但由于各省的规定有差别,个别省份不认可双学位。所以在报考公务员的时候,尽量先咨询报考单位。注意事项:在
武大哪些专业开双学位武汉大学开设双学位的专业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等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法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人文领域:如法学、历史学、哲学等,这些专业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思想。社会科学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等,这些专业侧重于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和
昆明理工大学传媒学院能双修吗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1]成立于2009年9月,是在原文学院艺术系、文化传播系和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的基础上筹建。学院现有环境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工业设计系、新闻传播系、美术系5个专业教学部门和一个专业实验展示中心。学院有教职工97人,其中既有享誉海内外的知名艺术家,又有治学严谨的博士、教授,全院教师平均年龄约37.8岁,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职工总
2025-06-03 22:14:09
2023-10-12 00:45:47
2023-10-12 06:14:33
2024-12-06 23:14:01
2024-11-02 21:57:29
2023-10-22 0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