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3 00:31:58 | 377招生网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滇西北唯一的公立高等院校。
学校始于1906年丽江府中学堂师范简易科,1913年改设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42年创办国立丽江师范学校,1956年创建丽江师范学校,1968年更名丽江地区师范学校,1995年再更名为丽江民族师范学校;1978年开设丽江师专班,1984年在丽江师专班基础上建立丽江教育学院;2001年丽江教育学院与丽江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新的丽江教育学院,2006年丽江教育学院改制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经117年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百年师范教育传统深厚、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示范显著、服务滇西北发展卓有成效”的办学特色,为滇西北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稳定、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滇西北教师的摇篮”。
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其中教学实体型学院10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106人。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39个(其中,省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4个)、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113个(其中,省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2个、附属幼儿园2所、附属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1所、附属高中2所)。
坚持“人才强校”,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现有专任教师509人,其中本校专任教师407人、兼任教师折合数101人、外籍教师1人。本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28人,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6.02%;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40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3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42.26%;“双师型”教师180人,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44.23%。现有云岭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家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名、云南省师德标兵2人、云南省优秀教师1人、云南省优秀辅导员6人次、云南省最受学生敬佩辅导员3人、云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人、云南省高校十佳易班辅导员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3个。
坚持“教学立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开设有48个专科专业,合作开办本科专业1个;强化“OBE”教育理念,培养“双证双能型”人才。2010年学校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6年学校通过“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评估”。2018年以来建设省级及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8项,荣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3项)。2021年,承办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第九次理事会暨联盟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高峰论坛。2018年以来,学生在省级及以上竞赛获奖620项。2018—2022年应届毕业生中,升学就业率比例逐年增加,2022年升本率达到76.42%。2018—2022年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6.60%以上。2016、2017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良好高校”和“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先进集体”。377招生网
坚持“科研兴校”,提升科学研究能力。2018年以来,新增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成立“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新增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4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0项;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3篇,出版学术著作42部,获授权专利68项,被党委政府、行业产业采纳咨询报告184份。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4项。2021、2022连续两年承办由华东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长沙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四所高校联合支持的丽师学术交流周。2022年,联合南京晓庄学院主办“基于儿童,面向未来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
坚持“制度治校”,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优化“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治理结构,建立校长顾问制度。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学术委员会实施办法》《教代会实施办法》《理事会实施办法》等基本制度,推进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保障学校内部治理机构运行更加规范、高效。推进规章制度“废、改、立、释”,从制度源头推进简政放权、激发活力。学校实施“强院兴校”行动,逐步扩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打造“一院一品牌”。健全法律顾问制度,聘请法律顾问。依法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加大主动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监督。
坚持“文化塑校”,培育丽师精神气质。秉承“德高业实、丽泽三江”校训,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创演民族歌剧《桂梅赞》,传唱学校教师禾雨创编的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打造“重走长征路”实践研修品牌;构建了“桂梅精神人人践行、红色歌曲个个传唱、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民族团结处处花开、文明习惯时时养成”的校园文化特色,获“第二届云南省文明校园”。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探索形成“八个一”教育体系。建有“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丽江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荣获“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丽江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坚持“开放办校”,拓展交流合作领域。扎根丽江办大学,完善“校地共建、城校共生”协同育人机制。全面落实华东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长沙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等四校“组团式”对口支援工作,全力实施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项目,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拓展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英才培养”“订单式培养”等合作办学模式,通过产教产学融合,服务地方发展,服务学生发展。服务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积极与菲律宾、泰国、缅甸等国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
坚持“硬件壮校”,夯实办学基础条件。现有土地面积965.69亩,有校舍总建筑面积35.22万平方米(含在建面积13.59万平方米和非产权独立使用面积4.0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19.83万平方米。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032.09万元,有馆藏纸质图书94.22万册,电子图书2万册。
坚持“服务荣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1906年以来,一直坚守师范教育传统,累计培养了4万余名长期扎根基层的中小幼教师。始终坚持以服务滇西北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累计有近万名毕业生成为滇西北三州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司企业的中坚骨干。服务滇西北基础教育发展,促进教育振兴乡村和乡村教育振兴,设立“丽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培训滇西北中小幼教师达6.82万人次。服务滇西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培养了5000余名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服务滇西北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在纳西族东巴文化传承创新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探索和形成了教师、课程、教材、科研、学生“五位一体”的传承体系。全面服务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三个定位”,为助力丽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德高业实、丽泽三江”的校训,弘扬和践行“崇德尚学、求是创新”的校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风、“博学弘德、励志笃行”的学风,坚持“扎根丽江,立足滇西北,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融入一带一路”的办学定位,按照“党建引领、以本建专、强院兴校”的发展思路,努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2022 | 辽宁 | 物理类 | 专科批 | 371 | 103737 |
2022 | 辽宁 | 历史类 | 专科批 | 399 | 32898 |
2022 | 吉林 | 文科 | 专科批 | 374 | 21861 |
2022 | 吉林 | 理科 | 专科批 | 297 | 69276 |
2022 | 山东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407 | 363338 |
2022 | 湖南 | 物理类 | 专科批 | 398 | 176996 |
2022 | 湖南 | 历史类 | 专科批 | 435 | 69706 |
2022 | 广西 | 理科 | 专科批 | 355 | 134300 |
2022 | 广西 | 文科 | 专科批 | 423 | 53409 |
2022 | 重庆 | 物理类 | 专科批 | 272 | 110724 |
2022 | 重庆 | 历史类 | 专科批 | 329 | 57985 |
2022 | 四川 | 文科 | 专科批 | 461 | 78818 |
2022 | 四川 | 理科 | 专科批 | 422 | 190247 |
2022 | 贵州 | 理科 | 专科批 | 358 | 133562 |
2022 | 贵州 | 文科 | 专科批 | 470 | 44636 |
2022 | 云南 | 理科 | 专科批 | 427 | 99626 |
2022 | 云南 | 文科 | 专科批 | 509 | 42184 |
2022 | 陕西 | 理科 | 专科批 | 320 | 141487 |
2022 | 陕西 | 文科 | 专科批 | 384 | 56222 |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2021 | 辽宁 | 物理类 | 专科批 | 324 | 95426 |
2021 | 辽宁 | 历史类 | 专科批 | 414 | 40539 |
2021 | 吉林 | 理科 | 专科批 | 259 | 63889 |
2021 | 吉林 | 文科 | 专科批 | 328 | 23647 |
2021 | 湖南 | 物理类 | 专科批 | 402 | 158539 |
2021 | 湖南 | 历史类 | 专科批 | 440 | 68792 |
2021 | 广西 | 理科 | 专科批 | 347 | 135298 |
2021 | 广西 | 文科 | 专科批 | 407 | 53754 |
2021 | 重庆 | 物理类 | 专科批 | 440 | 79899 |
2021 | 重庆 | 历史类 | 专科批 | 452 | 40604 |
2021 | 四川 | 文科 | 专科批 | 470 | 70911 |
2021 | 四川 | 理科 | 专科批 | 427 | 178769 |
2021 | 贵州 | 文科 | 专科批 | 478 | 43766 |
2021 | 贵州 | 理科 | 专科批 | 364 | 131150 |
2021 | 云南 | 理科 | 专科批 | 426 | 99051 |
2021 | 云南 | 文科 | 专科批 | 495 | 44012 |
2021 | 陕西 | 理科 | 专科批 | 294 | 143087 |
2021 | 陕西 | 文科 | 专科批 | 371 | 57956 |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选科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
2020 | 辽宁 | 理科 | 专科批 | 347 | 105891 |
2020 | 辽宁 | 文科 | 专科批 | 439 | 34029 |
2020 | 吉林 | 理科 | 专科批 | 242 | 79099 |
2020 | 吉林 | 文科 | 专科批 | 367 | 25211 |
2020 | 湖南 | 理科 | 专科批 | 417 | 143441 |
2020 | 湖南 | 文科 | 专科批 | 480 | 57774 |
2020 | 广西 | 理科 | 专科批 | 354 | 129605 |
2020 | 广西 | 文科 | 专科批 | 360 | 62677 |
2020 | 重庆 | 文科 | 专科批 | 444 | 37193 |
2020 | 重庆 | 理科 | 专科批 | 406 | 84267 |
2020 | 四川 | 理科 | 专科批 | 433 | 179898 |
2020 | 四川 | 文科 | 专科批 | 452 | 72344 |
2020 | 贵州 | 文科 | 专科批 | 461 | 49421 |
2020 | 贵州 | 理科 | 专科批 | 381 | 133336 |
2020 | 云南 | 理科 | 专科批 | 430 | 98706 |
2020 | 云南 | 文科 | 专科批 | 475 | 46924 |
2020 | 陕西 | 理科 | 专科批 | 220 | 167724 |
2020 | 陕西 | 文科 | 专科批 | 340 | 75496 |
专业名称 | 学科门类 | 专业类别 | 学制 |
---|---|---|---|
体育保健与康复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体育类 | 三年 |
广告艺术设计 | 文化艺术大类 | 艺术设计类 | 三年 |
学前教育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教育类 | 三年 |
小学数学教育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教育类 | 三年 |
体育教育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教育类 | 三年 |
现代文秘 | 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 文秘类 | 三年 |
园艺技术 | 农林牧渔大类 | 农业类 | 三年 |
动漫制作技术 | 电子与信息大类 | 计算机类 | 三年 |
应用英语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语言类 | 三年 |
旅游英语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语言类 | 三年 |
大数据与会计 | 财经商贸大类 | 财务会计类 | 三年 |
现代物流管理 | 财经商贸大类 | 物流类 | 三年 |
旅游管理 | 旅游大类 | 旅游类 | 三年 |
音乐表演 | 文化艺术大类 | 表演艺术类 | 三年 |
小学科学教育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教育类 | 三年 |
休闲体育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体育类 | 三年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电子与信息大类 | 电子信息类 | 三年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电子与信息大类 | 计算机类 | 三年 |
艺术设计 | 文化艺术大类 | 艺术设计类 | 三年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文化艺术大类 | 艺术设计类 | 三年 |
工艺美术品设计 | 文化艺术大类 | 艺术设计类 | 三年 |
现代教育技术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教育类 | 三年 |
健身指导与管理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体育类 | 三年 |
电子商务 | 财经商贸大类 | 电子商务类 | 三年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 旅游大类 | 旅游类 | 三年 |
小学语文教育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教育类 | 三年 |
供用电技术 |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 | 电力技术类 | 三年 |
歌舞表演 | 文化艺术大类 | 表演艺术类 | 三年 |
新闻采编与制作 | 新闻传播大类 | 广播影视类 | 三年 |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 | 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 | 食品类 | 三年 |
小学教育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教育类 | 三年 |
小学英语教育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教育类 | 三年 |
音乐教育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教育类 | 三年 |
美术教育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教育类 | 三年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教育类 | 三年 |
运动训练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体育类 | 三年 |
一、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江西师大鹰潭学院基础上设置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所在地江西省鹰潭市,是华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世界铜都”“中华道都”“智慧新城”。办学定位学校以培养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基本定位,服务区域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特色产业发展,培养适需对口人才,是江西省师资
一、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师范办学历史的老校,其前身为创办于1903年被誉为“闽师之源”的全闽师范学堂。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中,培养了冰心、林默涵、邓拓、翁良毓等许多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仁人志士,以及时代楷模吕榕麟等千名校长、万名教师,培养了一代代表演艺术家和全国道德模范王锦萍等众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
一、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3月16日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在宁古塔(现宁安市)两等小学附设的师范学堂。1990年以后,牡丹江师范学校、宁安师范学校、牡丹江幼儿师范学校三所学校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高等学府,是全国最早组建的三
一、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江门幼专”)是江门市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等学校,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校基础是江门幼儿师范学校,于2019年招收第一届大专生。学校位于江门市江海区朝翠路1号,占地面积300亩。学校按7500人规模设计,总投资9.78亿元。一期投资4.33亿元,于20
一、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钟灵毓秀、人才荟萃的古州平定上城榆关门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东接榆关,南临流杯,西眺冠山,北瞰下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的榆关门是汉代名将韩信攻打赵国时的屯兵之处;这里是“文献名邦”古平定州风行教化的冠山书院旧址;这里是阳泉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平定中学特别支部的诞生地。1949年2月,遵华北人民政府令在此成立山西省立平定师
一、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1904年,桐城学堂总理马其昶秉承桐城派后期大师吴汝纶先生遗志,在桐城学堂创立师范班,开启了近代桐城的师范教育。100多年来,历经桐城简易师范学校(1944年)、桐城县初级师范学校(1951年)、安徽省桐城师范学校(1957年)。2010年3月,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正式升格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桐城师专。2015年在教育部人才培养质量合格评估中
一、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我校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的公办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学校位于运城市舜帝陵景区的大学城,与运城学院和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毗邻,占地450余亩,是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师范专科学校。作为其前身的运城师范学校和稷山师范学校,都曾是享誉河东、名扬三晋的老牌名校。一个世纪以来,为国家培养了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原国务院副秘书长郑思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
一、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属于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朔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管理,接受山西省教育厅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目前学校设15个内设机构、3个附属机构,设置中文、外语、数计、自然科学、政史、学前教育、体育、美术、音乐9个系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300多人。学校先后为晋西北及周边地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和输送
2023-10-18 10:44:46
2023-10-14 19:22:05
2023-10-12 07:38:17
2023-10-14 14:45:40
2023-10-13 12:55:27
2023-10-19 13:55:18